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章节目录(1/7)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66388/

儒家孔门之公冶长(前519—前470年)(1/7)

公冶长(前519-前470)。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汉族,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的女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鲁国国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中文名公冶长别名公冶氏,字子长,子芝国籍中国东周鲁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春秋时齐国出生日期前519年逝世日期前470年职业孔子弟子;孔子女婿信仰儒学拼音gōngyěcháng1人物简介公冶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鲁国国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深受孔子赏识。2论语相关《论语》第五篇名为《公冶长》,本篇共二十八章,内容以评论人物为主。所评既有孔子门徒,也有其他历史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要求相当高,绝不轻易以“仁”许人。本篇还有一些内容反映出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即主张勤奋不懈。“好学”也是孔子评价人物的一条重要标准。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原文15·1子谓公冶长(1),“可妻也。虽在缧绁(2)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3)妻之。”【注释】(1)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2)缧绁:音léi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译文】孔子评lùn_gōng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作了较高评价,但并未说明究竟公冶长做了哪些突出的事情,不过从本篇所谈的中心内容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冶长至少应具备仁德。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原文25·2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注释】(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3)废:废置,不任用。(4)刑戮:刑罚。【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评析】本章里,孔子对南容也作了比较高的评价,同样也没有讲明南容究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原文35·3子谓子贱(1),君子哉若人(2),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3)。”【注释】(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2)若人:这个,此人。(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评析】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原文4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注释】(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评析】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但如果与上二章联系起来分析,可见孔子看不起子贡,认为他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那样的程度,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原文55·5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注释】(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2)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3)口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评析】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原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儒家孔门之公冶长(前519—前470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