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章节目录(1/1)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66388/

名臣篇之王孙满(前627~前606在任)(1/1)

王孙满,姬姓,名满。周襄王的孙子。

鲁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国军队在孟明视的率领下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当时王孙满尚幼,看到了秦军,对周襄王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之后,孟明视在回师途中崤之战大败于晋国先轸。

鲁宣公三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洛邑,在周疆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庄王。楚庄王问周朝九鼎之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就是问鼎的典故。

1简介

春秋时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606),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

王孙满应为襄王之孙,自恭王至襄王世次:(-表示父子关系,不代表王位承传)恭王-懿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太子)-桓王-庄王-厘王(僖王)-惠王-襄王-(?)-王孙满

王孙满恰为恭王十四世孙

2生平事迹

《吕氏春秋·悔过》云:“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过天子之城,宜橐(tuó)甲束兵,左右皆下。’”而现在秦师只免胄、超乘,不但不合乎“礼”,而且有示勇的用意,是对周天子的不敬。

鲁宣公三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领兵至洛水,在周天子脚下耀武扬威,检阅部队。周定王不知道这个向来不顺从的臣子到底要干什么,于是派王孙满去慰问楚军,实际上是探探楚国的虚实。王孙满就是周朝的一个宗室贵族。楚庄王风光了一阵子,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就想向周天子挑衅一下。他借机询问九鼎的轻重大小,意思嘛当然就是想要和周天子争天下了(楚庄王认为周朝积贫积弱好欺负),王孙满何等聪明的人物,马上就看出了楚庄王的企图。他就告诉楚子:"在德不在鼎"(这是春秋时期普遍的政治观点,国家的强大在于施德政,而不是穷兵黩武,到了战国时期,观点正好反了过来)。接着他讲了九鼎的来历。他说夏禹实施德政,各地诸侯都把自己那里的奇异之物绘制图,献给朝廷,九州的长官也把金属制品上贡。于是夏禹就把这些金属品做成九鼎,上面铸出各种奇异之物的形状。这样,百姓在山川林泽就不会碰到妖怪,不会遇到不顺利的事。因此上下和睦,都可以受到上天的赐福。夏桀昏乱,九鼎就迁到商朝。商纣暴虐,九鼎又迁到周朝。有美德的时候,鼎小也是很重的;背离德行的时候,鼎大也是很轻的。而且上天保佑品德好,施宽政于民的君王。

品德好的人也是有限。成王定鼎于郏(辱耳)之时曾经占卜,结果说可以传三十代,历七百年。于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他这一段大道理大概也怕了,再看见王孙满也是个能人,两国打起来楚国也不一定占太多的便宜,于是退兵而去。

周襄王二十四年,秦国军队想要偷袭郑国,行军通过周王城北门,每辆兵车上的左右士兵都只是摘下头盔向王宫礼拜,算是向周天子表示敬意。但刚一下车又一跃而登车前进的有三百辆兵车的秦国士兵。王孙满看见了这情形,对周王说:“秦国军队一定会遇到大灾祸。”周王问:“为什么呢?”王孙满说:“秦国军队举动轻狂而骄横,轻狂无礼就缺少谋略,骄横就不注意礼节。不注意礼节就会随随便便,缺少谋略会自己陷入困境。进入险要之地还在随随便便,漫不经心,能够不失败吗?秦国军队不遭到灾涡,那自古传下来的道理就不管用了。”这次偷袭郑国的军事行动劳而无功,秦国军队回国途中,遭到晋国伏兵在崤山的痛击,秦军的三个主帅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全被晋军俘虏,周王由此赞叹王孙满。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名臣篇之王孙满(前627~前606在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