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 > 章节目录(3/6)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66388/

道家(3/6)

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所以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其中黄老派认为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所以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并提出了因循天性、顺势而为、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主张,而老庄派认为现实中充满了束缚和限制,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即它们都是“有所恃”的。为了摆脱所有的束缚,达到完全“无所恃”的精神自由,就需要“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另外,老庄派还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以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以实现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同时,老庄派还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等等。道家从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维护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道家尖锐批判了以天下为根本的政治观点,认为这是“悉天下奉一身”的罪恶表现,道家主张不损害个人利益,也不能侵犯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不受到侵犯,甚至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利益不受侵犯,把不受侵犯的个人利益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了保护,整个国家才能是真正的繁荣。道家的这种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卓越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消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讲无为方能无不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事物是以它的本意而为的不用人为影响。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5代表人物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学者有两个来源:一是如司马谈一类的史官,他们带给道家的,是经世致用的传统,《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道家书籍,绝大多数也是讲述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二是如庄子一般的放者,他们带给道家的,按古人的说法,是隐逸和出世的传统;按西方人的说法,是个人主义和政治不合作的传统。下面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说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二说老子是老莱子;三说太史儋即老子。后人对这几种说法有不同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3、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4、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认为是汉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所以确证是先秦著作无疑。6、田骈:战国时思想家。又称陈骈,齐国宗室。曾在稷下讲学,因能言善辩,人称“天口骈”。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7、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学黄老之术,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负有盛名,后离齐至韩。主张“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道家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