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恐怖小说 > 鬼磨刀 > 章节目录(2/3)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8775/

第二百一十八章 番外之关于南村(2/3)

几下,比划一番,老牛竟是退让。尚进近前,依着常规,先是做法起尸。儿子找来村人帮忙,在尚进的指挥下,将老栓叔由床上抬到地上,我们这谓之下榻。此时又是第二个步骤,开咽喉,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第一要务当是开咽喉,说是死者已然赴往阴间,咽喉不开,不能进食。开得咽喉,第三步就是入棺封敛待与东家谈得价钱然后做法最后直至送上山。我们这一般都是这个过程。而且我们这里一直有这样的一个传统,道士来至亡灵前,做下榻开咽喉及入棺这三步,不取分文。我不知道原因,可能是道家的一种慈仁吧。也就是说,如果你穷得连道士法师的工钱也付不起的话,亡灵至少是可以上得阴路开得咽喉的,至于后续的做法荫护子孙,那是要工钱的。

接下来的事情很艰难也很搞笑。儿子坚持要做法事,按尚进开的工钱进行。而媳妇眼一竖,说是前世就没落个好指望后世有个屁用,坚持从简,埋了了事。当然最后依了媳妇的,钱袋子媳妇管着呢。尚进摇头,东家不允,当然不能强求,有违道法。在这里,有个细节,儿子媳妇都是绝口没提老栓叔生前所嘱之事。

老牛立于棺前,双目含泪,村人皆不忍,是儿子媳妇合力拉着老牛牵到了一边,媳妇口内嘀咕着你这畜牲,事完了就把你给卖了,多少还补些请人的工钱。

当然是就近选了个地方,那时我们这还是山区可实行土葬。可就在这时出现了怪异。棺材入土,棺盖与棺身的接合处,都是要贴上封敛的黄纸,这是我打小就看惯了的。但却是,怎地也贴不稳,贴上既掉,尚进也是着了慌,阴着望着两口子,说是有什么事还瞒着他。儿子刚想说什么,却是媳妇抢先一口否定。村人议论纷纷,却还不敢大声,这媳妇,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会骂人,所以毕竟是人家家里的事,议论一下,也就完了,谁也不想因此而惹上什么事。

媳妇急了,说是快快入土吧,这和耽搁下去,还有许多事呢。尚进没法,只得嘴里默念了一阵,不知说些什么,八大金刚将其入土。事情到这应是有个了结。但却是三日后,突起怪异,有村人发现,埋得老栓叔的地方,竟是被刨开了,不是人为,而是老牛所为,来不及卖牛,所以,老牛竟是将老栓叔刨了出来。这下,当然把儿子媳妇吓坏了,又找来尚进,因这样的事,在农村,那可是大事。

而此时,老牛直朝城址山而去,众人追赶,却是跑到老栓叔先前所看之地,突地轰然倒地,双目尽泪,一会儿尽是咽了气。众皆骇然,真实地发生这样的事,还是头一次见到。此时瞒不得了,儿子嗫嚅着告诉了尚进关于老栓叔生前选地之事。此时尚进突地朝了老栓叔的棺材一跪,泪如雨下,嘴里说是弟子不尊,当安阴身。

过后的事,就是尚进没收取分文,而将老栓叔葬在了选址之上。而且尚进至此,每至清明,必到老栓坟前祭拜。这不是重要,是发生了三桩小事重要。一桩是尚进回去后,道观大梁突断,尚进一个人关在观里七日做法,后重新修复,至此一直到今天都可以看到这个道观。另一桩是媳妇所藏之现钱,一直好端端的,媳妇每日都看,却是一日早起发现,竟是被虫咬老鼠拖,面目全非,到银行只兑得三分之一,而这所损之钱,恰是尚进当日与其所谈的工钱数。还有就是村里唯一独这家没有出名牌大学生,儿子只上得一个专科,且是生了一场重病,用村里人的话讲,这娃儿是脑子浇糊了。不过这烧糊了脑子的娃儿,读书不行,赚钱却是一把好手,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刘薪我一直合作的刘胖。过后有人说,是老栓叔选得荫子生福之地没有照办,所以有了报应,而尚进身为道法之人却是违得道法认钱不认事遭了报应,梁柱塌下,且是损了钱米。过后做法悔过重新换了运道,所以,刘胖能赚钱,也是老栓叔荫护其补得财运。

现在儿子媳妇都老了,刘胖倒是这点上没有遗传他妈的个性,孝顺有加,老两口拿着刘胖的孝敬日子过得乐呵呵的,时不时地刘胖回老家就喊上我去喝个小酒吃个农家饭啥的,这些事情,当然都是随了时间,埋进了深深的岁月里。

南村在我居住的小城的南边,其得名,倒不是因为在南边。志书上记载的,是因其为地名,所以一直叫南村。而我想说的,是听我老辈人讲,南村,其实先前叫“男村”。这一地名,还是有些来历。那时,有段历史,或许说是我们都知道的痛,这里为了能过审,不说了吧,说个名词,叫“跑老东”,这个大家都知道,我这里不细说,不知道的书友,看下中学的历史课本。那时,村里多男丁,所以,尽是抓了去做苦力,说到这里,大家应是知道说的是什么了。而去的男丁,却是少有回来,村里几成寡妇村,因期盼自己的男人回归,所以,先是口头上叫了“男村”,后来,一直就保留了下来,最后,解放后,正式登记地名时,改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南村”,其实老人都知道,这是个替代的名词。

这是我的家乡和出生地。村里所有小孩出生后懂事时,由长辈都是上的这第一堂课,就是说起村里的名字的来历,用句书面话说就是“勿忘国耻”。所以村里尚学上进之风最为高尚,几乎每家都出过大学生。是先辈的一种激励,还有一种环境吧。我也是从那里走出来的,而南村里的小孩,如果没有考得名校,那是全家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八章 番外之关于南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