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 章节目录(1/1)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240318/

第五十五章 妃陵(二)(1/1)

上了马车,脸色渐渐冷了下来,想不到皇上登基未到一年,朝中就已经有人开始结党了。皇上登基之前并无根基,安南伯一族迅速上位也是由于眉太后的缘故,皇上孝顺是优点,但同时也是软肋,助长了眉太后母族的气势,绝对不是好事。

我虽然劝说陈直不要在朝中与安南伯在明面上作对,但不代表我对太皇太后的丧事听之任之,否则万一皇上没想明白,真把太皇太后葬入了妃陵,那可真是皇家的一出笑话。

如今这事儿在朝中虽有争议,但市间却无传闻,如果把这件事做大了呢?

太皇太后入妃陵,绝非小事。此事若传到街头巷尾,必会引起百姓议论。别得我不知道,单是在茶坊里那些鸿学馆未入仕的学子,这些人对朝廷秘事,可是很有兴趣的。

从刚刚陈直的话来看,皇上的立场一直在摇摆不定,逼得太急反而会有逆反心理。而安南伯虽是朝中新贵,但在坊间并无威望。此事传到坊间,到时一但民意汹汹,皇上自然会考虑陈直的观点。当然,想要造些声势出来,也不容易。

据朝中传来的消息说,近日陈直安静得很。这些日子,无论是人前人后,朝上朝下,对太皇太后入葬之事,陈直绝口不提。连皇上有意的试探,都软软的顶了回去,反正一幅不想说话的样子。

陈直不说话,但有人想说话。

要知道,皇家的丧仪流程都是由礼部来议定的,而礼部的尚书程豫,是太皇太后的亲哥哥。尽管程氏一族最近被安南伯一派打压的厉害,但在此事上,礼部是占理的。之前因为有陈直在朝上出头,白白便宜了程豫,缩在礼部坐享其成。如今陈直一退,那程豫哪里还能坐得住?

恰好,我让刘郁白把风声也放出去了,短短几日,京中物议沸腾。一般情况下,民意难以达到上听,但这次不同。事关国政,鸿学馆被卷了进去,那安南伯如此悖礼而为,那些士子清流怎肯罢休?再加上我特意加了一些太皇太后的功绩,比如废亲子保新皇,在那些士子看来,太皇太后简直是深明大义的化身呀!至于安南伯所讲的那些勾连外邦的罪名,那是一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的无奈之举。再联想到安南伯和眉太后关系,这分明是前朝勾连后宫,祸国殃民之举。

不得不说,文化人的想象力真是有理有据,不可限量。

而这些士子还有一个特点,都以为自己是日后要当家作主的人。本来此事也是朝廷秘事,应由在朝官员及皇上裁决议断的。可这些士子却不把自己当外人,竟有几个年青气盛的联名投书给礼部,要求礼部转给皇上。礼部收到这封投书犹豫了两天,毕竟几个小孩子随便写封投书就要交给皇上,这事儿从来也没人干过。再加上投书上不仅要求恢复太皇太后的应有的名分待遇,与先帝合葬,还要求严惩安南伯勾连后宫。这哪儿能给皇上看?也就犹豫了两天,这封投书被印了一百多份,贴了一整条街,那条街的正中间就是安南伯的府阺。

安南伯岂能罢休,虽然街上的大字报没有署名,但依着朝中提供的名单,安南伯就到鸿学馆抓了人。抓几个学子不要紧,得罪了鸿学馆几个大儒问题就大了。

这些在鸿学馆做学问的夫子,哪个背后没几个当官的学生?一时间安南伯仗势欺人罪名便落了下来,在朝言官纷纷上书参奏安南伯,礼部一看机会来了,前账后账一起算,把安南伯种种不敬的行为理了一个单子出来,那个单子我倒是没看,不过听千玑说,写得真是条理清楚,件件都有出处。

一时间群情激愤,矛头都指向了眉太后和安南伯,言官闻风奏事,弹劾的奏章堆积如山,弄的皇上十分的头疼。

最后,还是由陈直出面折中,太皇太后以太后之礼与先皇合葬于帝陵,安南伯由眉太后护着,没有受到处罚,但在朝上朝下,名声上到底还是受损了。

当然,整件事情下来,我也是有份的。编故事放消息是我做的,也是我让程豫压着鸿学馆的投书不上报的,安南伯门口的大字报是我派人贴的,大字报上的学子名单,也是我授意透露给安南伯的。那几个学子被抓虽受了些苦,但很快就被鸿学馆的人救了出来,我也没搭手,从外面看,公主府置身事外,干干净净。

不过,皇上也不傻,陈直也不傻,稍稍细想一下,就能知道其中关窍。不过即便他们知道,又能如何呢?陈直不用说,他自然乐见其成,而皇上,估计也在找机会想挫磨一下安南伯吧!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 妃陵(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