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校园小说 > 七零年代淘金记 > 章节目录(2/4)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60046/

73.坐火车(2/4)

公安局怎么判,你们去打听打听。”

哪里需要打听,罗家大傻子的事摆在前头了,隔壁小湾村闹出来的事也摆在眼前了。

事情看似简单,要么结婚,要么叶祥挨抓。抓进去,可就放不出来了,最少二十年。

可是不简单的是,叶祥是已婚的身份,他要跟胡艳艳结婚,就得先离婚。

两家人去了隔壁谈判,吴萍不同意离婚,吴支书更加不同意,“你们家叶祥犯了错,又不是我们吴萍犯了错,不离。”

老太太气的往地上一坐,拍着腿大喊,“咱们家祥儿从小到大都听话,读的书也多,为什么遇到你这种女子,在外头跟人不三不四,他心里苦啊。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你还不好好伺候着,要跟他吵架。你笼络不住男人,现在就怪起我们祥儿来了,这是什么世道啊,还有没有天理啊。”

啧啧,这逻辑,很清楚嘛。在保卫科办公室的窗子外头吃冰棍的叶悠悠,吸溜着冰棍上的甜汁,听着里头的大戏,简直爽到飞起。

叶老头没叫也没闹,他问吴支书,“不离婚,害得祥儿抓进去,你闺女在咱们家还呆得住不?你当了这么多年支书,你自己想想清楚,给个条件,咱们家能办的就办,不能办,我们祥儿完了,你闺女也别想有安生日子过。”

叶祥被抓,吴萍想守着儿子过,也要看婆家答不答应。就算嘴里答应了,凭老太太这磋磨人的手段,吴萍能活成啥样子?只怕比当初的柳满红还要惨上十倍都不止。

老头这话带上了寸劲,比老太太那通闹腾要有用的多。

吴支书眯起了眼睛,“大不了让吴萍带着儿子回娘家过,用不了几年建华长成人,就能顶门立户。”

老头看着他,“叶祥要是进去了,咱们两家人政审的时候都得出问题,你们家就不想出个当兵的,还是说你这个村支书不想当下去了。”

这一军将的吴支书人仰马翻,这年头上哪儿都躲不开政审,想当官想当兵要是家里有人出身不好,想都别想。

吴支书的儿子孙子面色都开始凝重起来,之前以为只是过来替吴萍撑腰,现在才知道,竟然有可能影响到自家。

“爷。”吴支书的大孙子叫了起来,他正是准备去当兵的。

“吵什么吵。”吴支书按下自家人,斜眼看着叶老头,暗骂自己真是小瞧了他。自家的人心散了,还怎么个谈法。

吴萍一脸惊惧,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圈套。路边遇到的大婶就是一个诱饵,如果她不出现,这件事就永远不会发生。叶祥并不想离婚,否则也不会一直瞒着她,一丝风都没露。这一切,都是胡艳艳计划好的。

那她现在该怎么办,吴萍看到父亲和大哥的脸色,还有侄儿的脸色,心里隐隐明白,她不仅进了圈套,还被捕兽夹紧紧夹住,挣脱不开。

父亲过来了,真的走过来了,吴萍惊恐的捂住耳朵,她不听,她不要听。

最终,吴家和叶家展开了拉锯站,用五百块的补偿换得了吴萍同意离婚。

两家人趁热打铁,带上叶贵,下午就去清水镇打离婚证。胡艳艳优雅的站了出来,“择日不如撞日,离了婚,正好把结婚证办了,喏,我的单位证明和户口本都带了。”

叶贵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思考,和吴萍一样明白,自己中了圈套。最初的愤怒之后,便是担忧和害怕,他害怕丢工作,害怕坐牢,和这些一比,离婚和胡艳艳结婚,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哪怕他并不想和胡艳艳结婚,却不得屈从于这样的现实。

吴萍冷冷看着所有人,“五百块钱,我现在就要,什么时候见钱,什么时候离婚。”

娘家都靠不住了,叶家是什么德性没人比她更清楚,他们写的欠条,可以说连屁都不如。

她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这五百块钱了,她必须见到现钱,谁劝也没用。

“行,五百块钱是吗?我给你。”胡艳艳笑了。

叶家老太太眨着绿豆小眼,第一次正正经经的看这个立刻要成为她三儿媳妇的人,五百块钱说掏就掏,他们家叶祥的运气是不是来了。

叶悠悠听了一上午的戏,将冰棍的木签往垃圾筒里一扔,便往家去。该打个电话,让叶红心来住几天了。

叶祥的工作还是没有保住,纺织厂鉴于他的事情在职工当中造成恶劣的影响,而将其开除。但是胡艳艳转头就给他在街道办的工厂里找了个事,工作轻闲时间又多,不要太逍遥。

叶红心从叶家村过来,吱吱叽叽的跟叶悠悠报喜,“我成功了,连跳两级,下半年开学,我就可以直升五年级,很快就能小学毕业。”

叶悠悠看着她笑,“你们家有没有说过,小学毕业之后,怎么打算的。”

明年之后,他们就真的是大姑娘了,都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叶红心还能继续读书吗?

“我姐说让我至少读个初中,到时候厂子里招工,我出来上班之后,再读夜校。”看样子,红心家里也为了她的前途,好好考虑过。

叶悠悠“啊”了一声,她怎么把夜校盲很多,学历低的也很多,好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文化程度跟不上工作的需要,但又不能把人退回。

于是就有了夜校,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参加完考试,一样给发国家承认的毕业文凭。

当然,后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夜校也就慢慢消亡了。但在当时,的确是很多人获取知识的途径。

“好主意,两不耽误。”鉴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73.坐火车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