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

69看书网手机版(繁体版)

m.69kshu.win

首页 > 修真小说 > 长安十日 > 章节目录(3/3) ()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kshu.win/132102/

第九十三章 入库(3/3)

满脸享受,眼神霎时变得平静欢喜。

这位董大人,倒是个妙人。

时若闻带上手套,运功放缓呼吸,转过头注目董武柏片刻,转身走入地下。

这处文库为妥善保存一应书卷才建在地下,为免潮湿或虫蚁侵入又建了隐秘的通风隧道、添了铜墙铁壁。时若闻走入地下,面前是左右走向的长廊,各自拐向后边,整个地下文库,大致是个口字型。

时若闻驻足原地,并不回头看董武柏,事实上,董武柏也看不到时若闻,在走到楼梯末端后,时若闻便已然全部陷入黑暗中。

精制的长明灯依次整齐地挂在墙上,每一盏长明灯下,都挂着一块写明灯油何时燃起的木牌,这是为了方便替换:为了安全起见,这些宫中匠人精心制作的长明灯,每两日便要一换。

时若闻大步朝左手边而去。

大理寺文库的存放规矩,董武柏并未与时若闻说,也不必与时若闻说,但时若闻早就知道:大理寺文库以涉案主谋是文是武划分,文官居左,武官居右,而不入寻常官秩的巡捕司,则依照大理寺卿的意见,随意安放。

不过若是这儿真有周庭的卷宗,那时若闻早就想法子进来了。

时若闻快步走过每个隔间,目光只在房间门口旁贴着的的清单上停留片刻,他很快走到左手拐角处的房间,粗略扫视过清单,找到了董武柏所言麟德年间的两件大案,心想:这便是存放隋延平案牍的房间。

但他并不停下,而是继续走下去。越过拐角,走过文库中一盏盏长明灯,越过大理寺文库中一件件记载王朝大事的书册、信笺、染血的匕首、精美却被岁月侵蚀的衣裳、尊贵的酒器、祭祀用的小鼎、疑似人骨的器具、名贵珠玉装饰的锦盒……在漫长——或许并不算太长的七十余年中,有的器具寿命胜过他们的主人,因此,它们有幸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经历者,通过身上的纹路和岁月曾留下的迹象,向来者展示过去的蛛丝马迹。

时若闻快步走过其间,心中并没有多少感古怀今的雅致,只是顺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长明灯将他的影子左右拉扯。忽然,他的影子停了下来,停在了一个隔间前。

隔间门口的清单上分出数十个栏,每一栏都写着一桩案子存在在大理寺的大致情况。

时若闻静静看着这清单末尾处的一栏,轻声读了出来:“先皇遇刺案。”

他压制住心头激动,深深地看了一眼昏黄灯火照亮的屋内,并不进去,只是快步回到存放隋延平案牍的那一屋,快步走到角落里的阴沉木箱前。

阴沉木上曾有过的象征皇室的明黄色和象征大逆不道的赤红色封漆已然脱落,连味道都消散在樟脑和灵香草的混合味道中。时若闻看着这箱子,眼神平静。

关于隋延平和什一堂的种种关联,都是时若闻编纂成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必要的细节,但缺乏应有的过程,董武柏是大理寺少卿,却不是御史台的大夫,不懂得挑刺,所以信了这话。但这种故事不是时若闻拍脑袋就想得出来的,这只不过是巡捕司对于什一堂的诸多猜测中,时若闻不过以谎言填充细节而已。

他抬起手来,打开来了这个被尘封许久的箱子。令他意外的是,首先看到的不是成片的案牍、讲述罪状的文书,而是一柄长剑。

长剑剑身如水,纵使被尘封几十年,也仍旧没有失去半点锋锐。

时若闻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轻声喊出这柄剑的名字:

“九渊。”

/book_87089/51603610.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入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